极北鲵

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   Dybowski
   

  160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体形适中,全长90—130毫米;头部扁平,躯干圆柱形,背面略平扁,尾侧扁,尾梢较尖圆。头部平坦,头长宽几相等;吻端圆;鼻孔近吻端;眼径与吻等长;口裂大,在眼后角后端;唇褶在口角部微显著而凸出;上下颌具细齿;犁骨齿在内鼻孔内侧后缘,形成V形,左右齿列不相遇;舌大而明显,几占口腔底的全部。四肢适中,贴体相向时,指趾端相距约有一肋沟之宽;指趾短而扁平,末端钝圆,基部无蹼;指四,其序为2、3、1、4;趾四,其序为3、2、1、4;外侧的指趾均极短小。尾短于全长之半;尾背鳍褶全部明显隆起,腹鳍褶在尾后端方始显著。肛孔纵裂缝与两侧之褶成↑状。
皮肤周身光滑;头顶有一凹痕;自眼后角到颞部有一浅沟,在口角后方分支,略向下弯;颈褶清晰。体侧有肋沟13—14条。
生活时背面青褐色,背正中部分橄榄色,中央有黑色带状斑纹。液浸标本背面呈棕灰色,散有不规则的深色麻斑,在背正中部分色较浅,背中线有不规则之细带纹,体侧尾侧及沿肋沟具有许多深色堀,有的标本在背的两侧几乎排成断续的深色纵纹。

生物学

极北鲵生活在沼泽地带的烂草丛下或穴洞中,在生殖季节方始进入静水池中;4、5月间产卵,每尾产卵150—200枚左右,包裹在圆柱状的胶质卵袋内,卵带长达200—300毫米,宽约15—20毫米,一端贴附在水草或其他附着物上,一端悬于水中、或漂浮于水面。30—35天后幼体全长达10毫米,具三对栉状外鳃及一对棒状平衡枝,长到40毫米时具前后肢;外鳃渐消失,常游到水面上进行呼吸,当年秋季迁移到土壤中生活。

国内分布